
-
看脸时代 学生也频繁整容
无论是在竞争激烈的职场立足,还是在平凡琐碎的生活里打拼,“看脸”的压力似乎如影相随。通过整容获得高颜值,人生一定可以华丽逆转吗?我们该如何看待“整容热”?上学、就业、升职、婚恋,除了外表,还有哪些素质更值得看重?
就业不仅看脸,更要看人
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追求高颜值、好形象,有人甚至为了找一份好工作频繁整容,这样的“爱美之心”显然走入了误区。
——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总经理石键
“在求职初期,高颜值带来的第一印象确实能提高求职成功概率,但颜值并不是决定因素。”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总经理石键看来,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追求高颜值、好形象,有人甚至为了找一份好工作频繁整容,这样的“爱美之心”显然走入了误区。
石键说,用人单位选人、用人时,不仅要“看脸”,更要“看人”。
“以我们的选人理念为例,会展行业是新兴现代服务业,与岗位匹配、有多年运营经验的人才相对较少,我们在招聘过程中首先看重的是求职者的学习能力。”石键说,除了优秀的学习能力外,亲和力也尤为重要。
“对用人单位来说,基于不同行业特点和具体岗位实际需要,对求职者素质需求不尽相同。”石键说,部分行业对颜值要求确实较高,比如演员,但这些行业在整个社会就业中所占比例很小。对大部分行业来说,评价员工的标准不是外在形象,而是适不适合行业特性和岗位需求。“归根到底,企业需要的是能创造更多价值的人。”
说起就业市场评价标准的变化,石键说,随着大学专业和企业岗位设置细分程度加深,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更多元了,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也能用更多量化标准来评价。尽管在就业市场中,不少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外在形象,但石键认为,社会评价标准并没有发生根本转变——在“看脸时代”,专业水平、个人言行、性格特点等非颜值因素,仍然在就业市场上“唱主角”。
“比如我们招聘的展会策划、运营统筹、技术管理人才,都将专业技能作为更重要的评价标尺,即使是在会场引导、礼仪服务等对颜值要求较高的岗位招聘中,外在形象也不是我们的首要标准。”石键解释说,每个人对美的判断标准不同,外在形象肯定不是全部。“服务业追求的是客户体验的满意度,这来自服务人员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亲和力,这些能力远比外在形象重要得多。”
盲目跟风整容,只会失去自我,让价值排序错位
整形美容只是一种医学技术手段,不能一味追求其魔术效果。
——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归来
“‘拼颜值’不能随波逐流,不能丢掉淡定和从容。”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主任医师归来,从法国回国后一直在整形医院工作。上世纪80年代以前,他接触的大部分手术患者都是颅颌面长包、长瘤,或是畸形需要矫正的患者,他称这部分人群为需要整形治疗的人群。“80年代以后,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,美容的人群逐渐超过整形的人群,比如做双颌骨弧形截骨术的人增多,即人们常说的削成瓜子脸的美容手术。”
归来认为,对美的追求是人之常情,并和经济条件密切相关,条件越好,越希望通过美容改变自身形象。但是追求美不等于盲目求美,很多人分不清医学美容和生活美容的区别,一味听信美容院的宣传,去美容院做整形美容手术,比如注射美容针、祛斑等等,造成不少风险。还有很多人一味追求明星效果,结果失败而归,甚至造成整容事故。
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在很多整形医院门诊中,不少前来咨询整形美容的人并非有明显的外貌缺陷,而是看周围人整形后变漂亮了,便想搭上整形美容这趟时髦车,追求更高的颜值、更完美的外貌。不少年轻人还拿着照片“模板”,希望整成和某位明星一样的眼睛或下巴,甚至把几位明星的某些面部特征“组合”到自己脸上。一些整容医院发布的整形美容前后对比照片,让很多想变美的人士心潮澎湃。有的人整容成瘾,三天两头往医院跑,一会儿觉得这种样子好看,过几天又觉得已经过时了,总是要想方设法赶上最新潮流。
热衷整容,折射的是社会的浮躁心态,反映出价值排序的错位。盲目跟风和模仿只会失去自我。归来认为,整形美容只是一种医学技术手段,不能一味追求其魔术效果。特别是青少年发育尚未成熟,脸部轮廓和体型都没有完全定型,此时做整形手术很可能对身体器官的进一步发育产生负面影响。任何整容都会留下一定的烙印和创伤。如果身体没有明显缺陷,一味模仿明星效果的整容是缺少自信的表现,这样的整容大可不必。
-
发表时间:2015-05-26 10:41:03沙发21世纪看脸的时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