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吧共有回复0条 共:0页
-
乳头内陷矫正术临床指南:适应症、禁忌症与术后护理乳头内陷不仅影响乳房美观,还可能引发感染、哺乳困难等问题。乳头内陷矫正术作为改善这一状况的有效手段,其适应症、禁忌症及术后护理至关重要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乳头内陷矫正术临床指南:适应症、禁忌症与术后护理
一、适应症
乳头内陷矫正术主要针对以下情况:
中重度乳头内陷
乳头完全埋于乳晕下方,无法通过牵拉或吸引复出(三度内陷)。
乳头部分内陷但反复感染、积存污垢,导致局部炎症或异味。
影响哺乳功能
乳头内陷导致婴儿无法正常含接,需通过手术改善哺乳条件。
心理与美观需求
患者因乳头内陷产生自卑心理,或对外观有强烈改善意愿。
非手术方法无效
手法牵拉、负压吸引等保守治疗3-6个月无效者。
特殊人群:
未婚或未育女性需谨慎选择术式,优先保留乳腺导管完整性,以降低哺乳障碍风险。
二、禁忌症
以下情况不建议手术或需严格评估:
绝对禁忌
严重肝、肾、心、脑疾病,或未控制的糖尿病、高血压。
血液系统疾病(如血友病)或凝血功能障碍。
乳腺急性感染期(如乳腺炎)、乳头破溃或分泌物异常。
妊娠期、哺乳期或月经期女性。
相对禁忌
瘢痕体质者(术后瘢痕增生风险高)。
乳腺纤维囊性病或乳腺癌病史患者。
精神疾病、心理障碍或对手术效果期望过高者。
未成年或乳房未发育完全者(需待发育稳定后评估)。
三、术前准备
医学评估
专科检查:评估乳头内陷程度(分三度)、乳腺组织状态及输乳管通畅性。
实验室检查:血常规、凝血功能、传染病筛查(如乙肝、HIV)。
影像学检查:乳腺超声或钼靶(排除肿瘤或占位性病变)。
药物与生活习惯调整
术前2周停用阿司匹林、华法林等抗凝药。
戒烟酒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。
术前1天清洁乳头区域,剃除乳晕周围毛发。
心理沟通
明确告知手术风险(如乳头感觉减退、哺乳障碍)、疤痕形成及复发可能。
签署知情同意书,确保患者理解术后效果与局限性。
四、手术方式选择
根据内陷程度和需求选择术式:
保留乳腺导管的微创术式
荷包缝合乳头成形术:乳晕边缘小切口,松解挛缩纤维,荷包缝合固定乳头。
支架法矫正:通过外置支架持续牵引乳头,适合轻度内陷或需保留哺乳功能者。
优点:创伤小、恢复快,哺乳功能保留率高。
切断导管的切开复位术
梭形切口乳头再造术:乳晕中心梭形切口,彻底松解挛缩组织,重建乳头形态。
Broadbent矫正术:横行切开乳头及乳腺组织,旋转组织瓣复位。
适用人群:重度内陷、导管短缩或反复复发者。
风险:哺乳功能可能受损,乳头感觉减退。
五、术后护理与并发症管理
伤口护理
术后24-48小时保持伤口干燥,无菌敷料覆盖,避免沾水。
每日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清洁伤口,更换敷料,观察有无渗液、红肿。
术后7天拆线,拆线后使用硅酮凝胶预防瘢痕增生。
活动与体位
术后1周内避免上肢剧烈活动(如提重物、扩胸运动),防止缝线断裂。
睡眠时仰卧或健侧卧位,避免压迫手术区域。
疼痛管理
轻度疼痛:口服布洛芬(200-400mg/次,每6-8小时一次)。
中度疼痛:医生可能开具弱阿片类药(如曲马多),按需服用。
并发症处理
感染:伤口红肿、渗液或发热,需立即就医,使用抗生素。
乳头坏死:乳头颜色发紫、温度降低,需清创或二次手术。
内陷复发:术后3个月内避免外力牵拉,定期复查,必要时调整支架或修复。
长期随访
术后1个月、3个月、6个月复查,评估乳头形态稳定性及哺乳功能。
哺乳期女性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哺乳姿势,使用辅助器具(如乳头罩)。
六、特殊情况处理
瘢痕体质者
术后使用硅酮类凝胶或贴片,减少瘢痕增生。
避免早期按摩或刺激伤口。
合并乳腺疾病者
乳腺纤维囊性病患者需先治疗原发病,再评估手术必要性。
术后哺乳问题
轻度内陷矫正后哺乳功能通常保留,重度内陷术后可能需辅助哺乳。
免责说明: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
本吧共有回复0条 共:0页